-
培训需求分析为什么总是做不好?——从“想要”到“需要”的精准洞察
我们往往在培训“之后”才追问效果,却忽略了在培训“之前”,对需求的精准诊断才是决定成败的第一颗纽扣。这篇文章,我们就来一起解开这个扣子,聊聊如何把培训从员工“想要”的福利,转变为企业“需要”的投资。 1.什么是真正的培训需求分析?不是问“想要学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培训需求调研就是发个问卷,问大家:“您今年想参加什么培训?”然后从高到低排序,列入计划。这本质上是在收集“愿望清单”,其结果往往是“流行什么学什么”,而不是“缺什么补什么”。 真正的培训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次组织绩效问题的诊断过程。&…
-
AI时代,培训新范式
如果,你发现客户不再为你曾经的王牌课程买单,不是因为课程不好,而是因为游戏的规则彻底改变。 两大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夹击我们: 1. 企业培训预算普遍下滑: 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首先砍掉的就是被视为“成本中心”且ROI模糊的传统培训。 2. 学习形态彻底颠覆: 我们不禁要问:当员工遇到难题时,第一反应是打开那尘封的线上课程库,还是直接向ChatGPT/豆包提问? 那个靠信息差、靠标准课纲、靠名师资源的时代,正在缓缓落下帷幕。我们必须进行一次壮丽的“大迁徙…
-
从职前到未来: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高质量培养
引用格式 胡小勇,伍希琳,朱敏捷,等.从职前到未来: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高质量培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5,31(10):32-40. 从职前到未来: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高质量培养 胡小勇 伍希琳 朱敏捷 李何婷 陈孝然 摘 要: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师范生、教育硕士等未来教师群体是教师队伍的“蓄水池”。提高未来教师培养质量,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组建高质量教师优质后备军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需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未来教师的高质量培养,以应对当前未来教师教学技能…
-
如何利用AI评价改进教学
AI教学评价是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教育领域正涌现出一股基于AI教学评价证据改进教学的强劲发展趋势,其核心是利用AI技术分析多模态学习数据,为教师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学方式调整提供实时、客观的证据支持,推动课堂教学从“经验导向”迈向“数据驱动与精准个性化”。根据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2025,当前42%的国家在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各国教学改进重点从过去单纯聚焦于识别“什么是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转向深入探究“有效教学何以发生”的动态过程与实践条件,AI教学评价系统被广泛…
-
五步学会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在进行培训之前,培训师需要进行合理、适当的规划与设计。而在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则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一般可以把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活动的开展分为以下5个步骤: 1、培训需求分析准备。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就要进行信息收集,这些信息分别来自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各个部门及员工。 2、制定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需求分析计划,需要明确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的进度及在工作时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以此来指导培训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3、选择培训需求分析方式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要选择适当的培训需求分析方式。常用的培…
-
培训需求分析——常用的5种调研方法种类及选择
本文内容选择《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定)一书内容,正文4939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本文中所涉及的“调研”是指需求分析数据采集方法的概括性总称,包含但不仅限于问卷调研、小组访谈、一对一访谈、岗位观察等方法。因此,将着重于各类型调研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侧重调研问卷工具开发以及访谈大纲工具开发。 培训需求调研,可以采用问卷调研、访谈、观察、文档分析、关键事件分析、焦点讨论、绩效分析、考试、岗位要求/工作任务分析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实际应用中,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如培训对象、人员规模、地…
-
高教生态如何应对AI挑战和机遇
以制度体系提供规范框架,以伦理建设塑造应用文化,以技术工具优化风险管控,以评价改革引导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时代守住育人初心,实现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目标任务和理念方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变革性力量,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高…
-
高校如何建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素养正逐渐成为全球各行业从业者的基本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核心目标并非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而是面向各专业学生,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培养其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的能力,使其成为“懂人工智能”的跨领域人才。 1.分类分层构建课程体系 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时,各类高…
-
内训师转型新方向:另外4个“师”
多年来流行“内训师培养项目”,企业培养了大量内训师,为汇聚知识资产、传播组织智慧、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毕竟企业内部的培训需求有限,随着内训师培养数量的增加,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多内训师常年无课可讲,造成资源浪费。 问题关键在于企业内部对于同一个课题的培训需求并不多,比如认证了一门管理类课程,但管理者数量有限,每个内训师每年讲课数量有限,这样的课量也很难锻炼出高水平的讲师。 再进一步,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内新问题层出不穷,也很难依赖于内训师已有的标准课程来解决问题;同时,业务问…
-
什么真正决定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未来?
几周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发布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大脑的研究。这项研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帖子和评论,因为它得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结论:依赖 ChatGPT 进行写作任务的学生在脑电图扫描中,表现出较低的大脑参与度。这暗示着将思考任务交给人工智能,实际上会降低我们的神经活动。对于任何使用过人工智能的人来说,不难看出人工智能系统如何成为助长思维懒惰的学习拐杖。 但我认为,简单地得出“人工智能损害学习”的结论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四个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潜在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