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详解新型工业化成就,并明确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未来产业方向。经分析,这六大方向与低空产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为其搭建起技术底座与产业生态,成为低空经济加速腾飞的重要推手。

未来空间:划定低空经济“主赛道”
作为与低空经济关联最直接的领域,“未来空间”的发展方向与低空经济核心载体高度重合。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高端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UAM)网络等,正是“未来空间”在低空领域的具体落地形态。
目前,工信部指导建设的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中,已有多个将低空经济列为重点,积极开展应用场景试点,为低空领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政策与空间支持。
未来信息:搭建低空飞行“智慧神经”
低空飞行的安全与高效,离不开通信、导航、感知技术的支撑,而这些正是“未来信息”的主攻方向。
1、 5G-A/6G技术实现无人机超视距高清图传与精准控制;
2、北斗导航系统及天基增强服务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
3、人工智能算法赋能自主飞行、集群协同与智能避障。
三者协同,共同构建起低空飞行的“神经系统”,为安全飞行筑牢技术屏障。
未来能源:突破低空装备“续航瓶颈”
无人机与eVTOL的长航时、高载重能力,始终受限于能源技术。更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绿色能源方案,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而这正是工信部“未来能源”方向的布局重点。未来能源技术的突破,将直接决定低空航空器的性能上限与商业化前景。
未来制造:筑牢低空装备“生产基石”
“未来制造”领域的激光制造(用于低空航空器轻量化复合材料加工)、智能制造(无人机自动化生产线),是实现低空装备高性能、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核心基础。我国已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为低空装备制造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未来健康:开辟“低空+医疗”新场景
“低空+医疗”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重要延伸,通过医疗无人机运输,构建起立体化应急响应体系,为紧急救援、样本转运、器官移植等场景打通“黄金通道”。这一场景融合生物保鲜、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既创新了健康服务模式,也体现了未来产业服务民生的核心目标。
技术同源:机器人产业赋能低空智能
人形机器人与低空飞行机器人在关键芯片、传感器、伺服电机、智能算法等底层技术上高度同源。我国已具备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这意味着低空飞行器在核心技术领域可直接共享产业成果,加速技术迭代与成本降低。
低空经济并非单一产业,而是未来技术融合创新的综合载体。工信部划定的六大未来产业方向,恰好构成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技术拼图”。随着六大领域的持续深耕,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从“跟跑”到“领跑”的产业升级中占据关键赛道。
来源:低空经济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