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加速崛起,无人机物流、直升机观光、应急救援等场景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而这一切的前提,离不开低空空域的科学划分与规范管理。我国对低空空域的使用有明确标准,搞懂“低空飞行”到底要遵循哪些要求。

PART 01低空空域怎么分?先明确这两个关键

首先要明确:我国低空空域通常指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空域(“真高”即航空器相对于地面的实际高度,区别于海拔高度),部分山区、偏远地区会根据地形和航空需求微调范围。

低空空域不是“随便飞”!我国划分方法与飞行要求详解

根据管理严格程度不同,低空空域主要分为三大类,适用场景和要求差异显著:

1. 管制空域:“审批后才能飞”的核心区域• 适用场景:机场进近区、城市核心区、人口密集区、军事管理区周边等对航空安全要求极高的区域。• 管理要求:必须提前向空管部门(如民航局、空军相关机构)申请飞行计划,获批后方可飞行,飞行过程中需严格听从空管指令。

2. 监视空域:“报备+监视”的灵活区域• 适用场景:雷达覆盖的郊区、通航活动较集中的区域(如低空旅游基地、通航机场周边)。• 管理要求:无需实时审批,但需在飞行前向相应管理机构(如区域空管分局、通航服务平台)报备飞行计划(包括起降点、航线、高度、时间等);飞行中需接受空管部门的动态监视,确保不影响其他航空器。

3. 报告空域:“自主报告”的宽松区域• 适用场景:偏远农村、荒漠、山区等低空空域活动较少、人口稀疏的区域。• 管理要求:无需申请或报备,仅需在飞行前/后通过指定平台(如通航管理APP)自主报告飞行信息;飞行安全由操作人员自行负责,需避开禁飞区和限制区。

PART 02低空飞行有门槛?4项要求必须满足

无论驾驶直升机、固定翼飞机,还是大型无人机,进入低空空域飞行需满足“人和机+流程+安全”四大核心要求:

低空空域不是“随便飞”!我国划分方法与飞行要求详解

1. 资质先行:人和机都要“持证上岗”• 人员资质:飞行员需取得对应执照(如私用驾驶员执照、商用驾驶员执照);无人机操控员需根据机型大小,考取相应等级的操控员证书(如视距内/超视距操控证书)。• 航空器资质:除轻型/微型无人机外,大部分航空器需取得民航局核发的“适航证”;无人机需符合《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技术标准,粘贴唯一识别码。

2. 计划申报:不能“临时起意”• 进入管制空域:需提前1-4小时(具体以区域要求为准)申报飞行计划,说明飞行目的、航线、高度、起降点等,获批后才能执行。• 进入监视空域:需提前报备飞行计划,部分区域支持“线上即时报备”,无需等待审批但需确保信息真实。

3. 找对“对接方”:空域申请不跑错门• 管制空域:向当地民航空管分局、空军航管部门申请。• 监视/报告空域:通过“低空协同管理平台”“通航服务站”或地方政府指定的线上渠道办理。

4. 严守安全红线:这些“禁区”碰不得• 严禁进入明确标注的“禁飞区”(如军事禁区、政府驻地、核设施周边);• 飞行高度不得超出该空域的高度限制(如部分城市核心区低空空域限制在真高300米以下);• 飞行中需保持通讯畅通(如对讲机、卫星电话),避开民航航班航线。

PART 03低空空域开放,到底有什么用?

科学的空域划分不只是“定规矩”,更在为低空经济“松绑”:• 低空旅游:直升机观光、热气球体验等场景,可在监视空域内灵活开展,无需反复审批;• 无人机物流:偏远山区、海岛的物资配送,可利用报告空域实现“自主飞行”,提升效率;• 应急救援:地震、山洪等灾害中,救援直升机可快速申请管制空域通道,抢占救援时间;• 农业作业:无人机植保、林业巡查等,在报告空域内可自主安排飞行,降低作业成本。

低空空域不是“随便飞”!我国划分方法与飞行要求详解

PART 04结尾:低空飞行,未来更“近”

目前我国正持续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逐步扩大监视、报告空域范围,简化审批流程——未来,“打飞的”通勤、无人机送快递可能会更常见。

来源:西北无人机系统产业联盟

低空空域不是“随便飞”!我国划分方法与飞行要求详解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86465359

邮件:service@parim.net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智能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