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学院聚焦国家管网集团人才培养需求,结合企业目标定位及发展实际,面向企业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量身定制“4F”(Focus)培训模式,为国家管网集团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严实”的管网“铁军”加油助力。

文/刘润 魏洪 李翔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国家管网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人才立企强企”战略,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和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国家管网集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国家管网集团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继续教育聚焦国家管网集团人才培养需求,结合企业目标定位及发展实际,面向企业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聚焦企业人才战略、岗位职业能力、培训教学创新、培训学习效果,量身定制“4F”(Focus)培训模式,为国家管网集团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严实”的管网“铁军”加油助力。


聚焦企业人才定位,把脉基层人才需求

对于国家管网集团来说,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是集团战略“解码实施”的执行者、安全生产“最后一米”的守卫者、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传导者、管网文化“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在国家管网集团深入推进“两级管理”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队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合型能力挑战。

为此,国家管网集团计划在两年内对全体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开展全员轮训。学校继续教育聚焦国家管网集团人才发展战略,围绕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岗位能力要求,与国家管网集团生产部、人力资源部共同定制专项培训方案,建立战略执行力、安全管理力、团队领导力、政治引领力“四维能力模型”,模块化课程设计、培训考核、师资选育等,旨在锻造一支作风扎实、责任心强、执行到位的全能型基层场站指挥官队伍,为国家能源动脉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运行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职业能力,定制多维度赋能套餐

基于“四维能力模型”,学校继续教育以“思想破局、战略引领、理论强基、实践赋能”为导向,针对性构建了战略视野、核心技能、管理知识、综合素养等四大课程模块,帮助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成为“政治信仰坚定、战略执行到位、业务能力卓越、团队建设有力”的管网“铁军”中坚力量。

战略视野模块聚焦国家能源安全与能源革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国家管网集团“全国一张网”战略部署,系统解码企业组织架构、战略发展路径和合规管理要求,着力提升学员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切实增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大局的使命担当。核心技能模块聚焦油气储运领域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导向,重点强化工艺运行、设备管理、应急处置等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既精通主业又掌握多岗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管理知识模块融合现代管理学经典理论与企业成功实践案例,系统运用目标管理、团队建设、绩效提升等实用管理工具,有效破除基层管理者的思维定式,全面提升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素养模块秉承“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精心设计领导力塑造、高效沟通、商务礼仪、公文写作等特色课程,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沉浸式教学,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修养、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为了完成课程模块内容,校企双方精心遴选校内外优质师资,组建了由国家管网集团管理专家、业务行家和学校优秀学者教授构成的授课教师团队。其中,国家管网集团内部师资由人力资源部、生产部组织选拔及考核确定;学校师资团队则根据授课内容、研究方向遴选契合度高的相关教授专家。培训师资团队实行共同备课制度,并根据企业师资和学校师资的不同创新设置A、B角色,分别基于生产实践和理论知识对授课内容进行内化重构,以方便参训学员理解和吸收。


聚焦教学创新,打造沉浸式特训营

学校培训充分融合课堂集中授课、现场交流学习、仿真模拟训练、特色教辅活动等多种授课方式,切实增强培训的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

课堂集中授课方面,培训引入“团队共创”“行动学习”等方法,通过知识讲解、情景模拟、案例解析、技能展示等方式增强培训实效。“团队共创”重在通过沙盘模拟、头脑风暴等教学方式,强化政策文件解读、重点任务落实、知识技能学习、通识知识宣贯等履职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员切实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行动学习”邀请企业实战专家聚焦“第一响应”“管道保护”“运检维一体化”“站场智能化与标准化”等方向,开展工作坊式学习,萃取各基层站队特色做法,帮助学员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强化学以致用能力,为基层站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提升实践教学成效,培训从同行互鉴、跨界交流、文化交融等多个维度,为学员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在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公司“两级管理”改革试点现场,系统了解青岛作业区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路径与创新成果,通过同行标杆案例剖析助力各基层单位实现改革举措精准落地、管理效能迭代升级。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史馆,深刻感悟石油工业文明与高等教育的共生演进,以及石油文化与石大精神的双脉交融。着力搭建跨界交流平台,充分依托青岛明星企业集群优势,选定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标杆企业,为培训班打造现场学习矩阵,培训班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在这里,学员既可实地观摩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匠心传承,又能沉浸式感受标杆企业特色文化底蕴,更能在智能制造车间直观触摸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脉搏。

同时,培训创新采用学员自主管理、分组研讨交流的学习模式,通过竞选班委、组建临时党支部、划分学习小组等形式,利用小组PK、学习导出、荟萃角等促学手段,鼓励学员在比学赶超中内化所学知识、强化培训实效。在课程学习之余,培训还特设“启智润心微课堂”“凝神聚力微团建”、培训拓展、阳光体育等特色活动,促进协作交流、凝聚团队合力、增加学员感情。


聚焦学习效果,形成学用结合赋能机制

为进一步夯实、扩大学习成效,培训通过行动学习、课题研究、“金种子”传播等方式,促进学员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在国家管网集团内部形成长尾效应。

作为贯穿培训始终的教学方式之一,行动学习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员技能水平与协作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四期培训中,6组成员把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作业过程管理”难题带到了培训课堂。组员们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梳理出十余项痛点难点,进一步凝练出计划执行不到位、过程管理不规范、风险管控不得力等六大问题,在吸收借鉴各基层场站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个禁止”的解决方案,为基层场站日常作业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课题研究在培训过程中对学员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根据培训计划,参训学员围绕各自单位的发展瓶颈和工作难点开展分组研讨,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培训采用“理论考试+论文撰写+实操考核”的方式,把课题研究成果纳入考核。在第五期培训中,西南管道重庆输油气分公司永川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尹行围绕“基层作业区运检维一体化水平提升”这一论题,通过深入思考和专题研究,提出标准化体系建设、权责清单化配置、绩效模型重构等系列举措,希望以此提升基层作业区的运检维一体化能力。该成果得到答辩专家组、国家管网集团总部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根据培训要求,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除提交培训总结、学习感悟之外,还要在半年时间内利用所学知识面向基层站队其他员工开展延伸培训,使所在基层作业区(站队)员工全部参训并达到考核要求,从而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4F”培训模式受到参训学员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学校继续教育已为国家管网集团举办8期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专题培训、累计培训370人,建成优质课程资源60余门、录制视频课程30余门,建成涵盖企业师资、学校师资的授课师资团队60余人,形成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与实践案例50余篇,开展行动学习70余场。

在培训过程中,学校继续教育持续凝练、优化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的典型培训经验,并迭代应用到国家管网集团其他培训中,目前已开展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四大人才序列以及党建专题、新员工专题等各类培训80余期,累计培训4700余人。

【刘润,教育发展中心新闻宣传主管;魏洪,继续教育学院炼化储运培训部主任兼炼化销售项目部主任;李翔,继续教育学院油气储运项目部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7月刊(总第116期)

“4F”培训模式助力锻造国家管网集团基层作业区全能指挥官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86465359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service@parim.net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